冷轧扭钢筋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浅析
冷轧扭钢筋技术快速发展的原因浅析 |
冷轧扭钢筋是在改革的大潮中,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新型钢筋应用技术。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全国冷轧扭钢筋已建有生产线约500条,大多都在正常运转,其发展迅速的原因如下。 冷轧扭钢筋可节约钢材40%左右,同时还带来节能效应。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能够发展,主要是因为其节约潜能所转化的经济效益驱动力*了市场的认同。使用冷轧扭钢筋的单位,不但能节省40%的材料费,还可带来工程造价中的间接费、税金和施工企业计划利润等费用降低。总算起来,扣除加工费,每使用1t冷轧扭钢筋,可降低工程造价1000元左右。购买冷轧扭钢筋加工设备的单位,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。目前加工企业成本,大中城市一般在每吨450元左右。一年若能保持1000t加工量,按每吨750元加工费计算,当年可回收近2台设备款。如此高的效益是少见的。现在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的投资价值,已成为市场各界人士的普遍共识。 2 以广泛群众性试验为基础,巩固了此项技术同我国国情的紧密联系 冷轧扭钢筋系由我国自行研制,无国外经验可资借鉴。这样反而使此项技术具有了深厚的试验基础,各地的设计、施工企业和设备制造厂家都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。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,虽然时间漫长,但能同我国国情紧密结合。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。 3 各级政府科技部门对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的推广,是有效的行政组织保证 在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,应用技术的开发,首先需经过市场机制的选择。但同时还应看到,政府部门的行政机制仍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。建筑业是一个*度要求较高的行业,一种新型结构的采用,要涉及许多部门。推广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需要投资部门认可、设计单位设计、加工部门生产和施工单位操作。在整个运行过程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各环节间不但存在业务联系和利益协调的横向关系,更重要的还存在着一个行业与企业间调控与被调控的纵向关系,如生产线的合理布局和产品质量监管等。根据河北省的经验,这个宏观调控的责任,需落在当地建设部门。实践证明,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这项科技成果的转化,若没有建设管理部门牵头,只靠市场选择是行不通的。河北省在1991年编制了地方冷轧扭钢筋标准后,1994年省建委正式下达冀建科54号文件,要求各地推广此项技术并要求建立相应组织,1997年又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,明确规定“凡在现浇板中未采用冷轧带肋钢筋或冷轧扭钢筋的设计,不能被评为优良设计……建筑工程不能被评为优良工程。”目前,河北省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的发展势头很好,全省各地均建有推广组织。截至到目前为止,已建生产线40条左右,建筑面积累计达300万m2。上述经验证明,行业自律性质的科技管理非常必要,它不但能够较大限度地加快新技术的推广速度,还可以减少市场的盲目性。 4 精益求精的加工设备制造,为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冷轧扭钢筋应用技术近20年的开发过程,实际也是冷轧扭钢筋加工设备制造技术的改进过程。我国较早的原型加工设备,因结构简单,力学指标中的伸长率δ10一直在3%左右徘徊,被人们视同低碳冷拔丝,严重限制了此项技术的发展。后经各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进,如控制钢筋轧扁厚度和改进调直装置等,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。伸长率指标,原各地方标准一般只在3%~4%范围。而到了1998年全国行业统一标准颁布时,已提到≥4.5%,并有95%的保证率。这个参数值已完全能够满足对工程结构的塑性破坏特征的需要。实际上工程实践中多数试件的伸长率都超过了5%。国内冷轧扭钢筋加工设备制造企业,在突破塑性指标问题后,仍在不间断地进行制造技术革新,以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各种需要。以邢台申大建筑设备研究所生产的GZU系列钢筋冷轧扭机为例,其特点为:(1)水平式调直进料,不但可改善材料延性,还因进料方向随意,可大量减少占地面积;(2)双排辊扭转机构,有效地减少了堆钢现象;(3)采用整体式结构设计,便于随工地流动,设备不用打水泥桩,随地可放。国内其他各加工设备制造企业,也同样在不断改进产品生产技术,保持了各自的技术特色。 |